1.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后壁断下。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到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南北纵横,贯穿于林州腹地。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它的修建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州人民的生存条件,促进了林州的经济发展,而且孕育产生了红旗渠精神,它成为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
红旗渠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为了纪念林县(现林州市)人民为了改变缺水旧面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修造红旗渠这一伟大创举而建立的。红旗渠纪念馆(老馆)由分水苑、青年洞等组成。分水苑建于1970年,扩建于1993年,有纪念厅、碑林、浮雕牌坊,展出工程模型、修建场景、英雄事迹。青年洞展示当年在悬崖绝壁上施工的艰险情景,刻有李先念、江泽民题词,从此处可登高远眺晋冀豫三省风光。
2.焦裕禄红色教育基地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纪念馆位于博山源泉镇北崮山村,北崮山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故乡,为了纪念他博山区于1966年5月开始建立焦裕禄纪念馆,1967年1月正式开馆,建筑面积340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是全国最早的焦裕禄纪念馆。焦裕禄故居是典型的北方农家四合院格局,建于清代末年,于2002年8月对外开放。该馆展览内容主要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焦裕禄事迹展厅,位于纪念馆主楼二楼。第二部分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展厅,位于纪念馆主楼三楼。第三部分是影像厅,位于纪念馆主楼三楼。第四部分是焦裕禄故居。第五部分是博山党史陈列馆,位于纪念馆主楼一楼。
3.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地
大别山东视南京,西隔武汉,基本上位于南京和武汉的正中间,正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大别山对民国首都南京和中心城市武汉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这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地理前提。大别山区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大别山,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自1927年11月黄麻起义到1949年新国家成立,大别山区始终“红旗不倒”,武装斗争不断。“大别山精神”是从共产党诞生到成立,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由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和革命群众,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建立而形成的革命精神。2012年11月7日,“大别山精神”研究组发布新闻,将“大别山精神”概括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
大别山烈士纪念馆,位于六安市中心九墩塘畔,原名"皖西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是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民政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是由原皖西烈士陵园的将军馆、陈列馆拆并重建的新馆,庄重典雅,与周围的绿树、碧水、建筑物浑然和谐,是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的集"生态化、园林化、景观化、人文化"为一体的"城市名片"重要组成部分。纪念馆建设投资600多万元,于2006年元月21日落成开放。
4.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定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愚公移山不移志的故事,不仅可以给当时痛失家园的国人以力量的填充,同时也能够折射出“洋为中用”背后的文化实质。而徐悲鸿借题发挥,对这个古老神话的在阐释,无疑也创造了国家现代美术史上继承和发扬传统的视觉典范。
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是以“愚公移山精神”为主题的大型展览馆,位于济源市第二行政区10号楼,面积2000平方米,共收集照片8800余张,文字资料300多件,实物100余件,视频6个,运用-展示手法,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分为“愚公精神·民族力量”、“太行王屋·愚公故乡”“愚公儿女·彪炳史册”“难忘岁月·艰苦创业”和“继往开来·巨大变化”五大篇章,把愚公移山精神浓缩为一副优美的长卷,集中展现了愚公移山精神的起源、发展和济源人民在愚公移山精神指引下务实求变、热情创业的一个个人间奇迹。
5.南阳桐柏红色教育基地
桐柏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城南叶家大庄,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由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35亩,主体建筑面积3013.5平方米,有10个院落,117间房屋。2017年1月,桐柏革命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7年3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桐柏县英雄纪念碑于1994年7月破土动工,1995年4月建成。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城区大同街中轴线南端翠屏山上。 桐柏红色文化资源丰厚。桐柏县是"二战"时期的苏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刘少奇、李先念、徐向前、贺龙、彭雪枫、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和工作过。从"二战"到解放战争,桐柏先后成为 3 个中央级、 6 个省级、 9 个地级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1984 年桐柏 被河南省政府确认为老区县。每年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县内外的党员、干部、青少年纷纷前来这里向先烈敬献花蓝,听报告,进行演讲或举行人党入团宣誓仪式。巍峨挺拔的桐柏英雄纪念碑,正在发挥着她不可估量的作用。
6.南水北调红色教育基地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馆坐落于河南省淅川县著名风景区丹江大观苑内,占地3200平方米,总投资1200多万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馆又名丹阳楼,因为南水北调工程把过去的丹阳城淹没在漫漫丹江水下,为纪念楚国都城丹阳故又名丹阳楼。纪念馆共5层高46.6米,在整体设计上,是以先秦时期楚国台制的"层台累榭"特征为主,内容分别为调水路线、淅川移民风采、治水名人雕塑、千秋大禹及丹江观景。馆内构思新颖巧妙,人文、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历史、现实、未来相互辉映。游人在参观时可切身感受到淅川人民的奉献精神和渠首的无限魅力。
7.确山竹沟红色教育基地
竹沟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南省确山县西30公里的竹沟镇延安街,始建于1956年,由周恩来题写馆名。是全国建立较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馆内有革命旧址31处,文物、文献、图片等近千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17年1月,竹沟革命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竹沟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队各机关和刘少奇办公室,李先念办公室,彭雪枫办公室等旧址和竹沟军政教导大队、豫鄂边军事会议旧址及陈列厅等。
确山竹沟革命烈士陵园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北部,与竹沟革命纪念馆隔镇相对,距驻马店市40公里,是为纪念、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旌功忠烈,砥砺后代所建。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竹沟湖畔,依山傍水,座北朝南,占地面积188亩。陵园大门是一座仿古牌楼式建筑, '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 因名出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陵园广场两侧建有东、西两个展厅。
8.新乡先进群体红色教育基地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村两委会办公楼东侧,有一座新颖的三层建筑,紧靠着高高的六层观光平台。乳白色和淡黄色的外墙瓷砖,与蓝宝石般玻璃相间。朱红色铜钉门,极富民族风格。大门正上方,高悬着13个大字:刘庄展览馆史来贺同志纪念馆。占地19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上下三层,布展照片300多幅,各类展品100余件。这里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静穆课堂,这里是闪耀着史来贺精神的瑰宝富矿。
新乡市烈士陵园位于新乡市宏力大道409号,前身是"平原烈士陵园",1951年经平原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1953年竣工,1976年更名为"新乡市烈士陵园"。 1996年1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全园坐南向北,布局严谨合理,建筑风格各异,主要烈士纪念建筑物有:烈士公墓、烈士事迹陈列馆、骨灰堂、四十七烈士墓、新乡解放纪念碑和烈士墓区,安葬着92位烈士遗骨,安放着98位烈士骨灰,陈列馆陈展了466位烈士的英名、事迹和遗物。
以上8个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是红色传承教育培训中心的小编汇总,红色传承教育培训中心是一种集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音像教学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培训模式,意在提升学员们的党性修养,增强思想开拓,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师老师:13303715399
王老师:13213236000
www.hsccjy.com